童護眼
ICO募資 每日
Ti Ho戶外2時
近日
刷卡換現不少家長收到孩子視力不良通知書,眼科醫師提醒,視力檢查應散瞳測量才準,若檢查發現遠視儲備不足或已近視,應及早治療,且務必重視孩童戶外活動,每天至少兩小時。
劉小姐的兒子今年升小學一年級,日前學校發回一張視力檢查不良通知單,她驚覺孩子左右眼視力竟然只有○‧三和○‧四,但小孩從沒反映看不清楚,讓她疑惑:「小孩的眼睛到底怎麼了?」也對後續應該如何治療一頭霧水。
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眼科系主任吳佩昌受訪時表示,學童一般在學校檢查視力,若視力小於○‧八就屬視力不良,可能是近視、遠視、散光或有其他眼睛問題,學校就會依法通知家長,需轉介給眼科醫師進一步診斷跟治療。
吳佩昌說,視力檢查一般建議要散瞳後檢查,若沒有散瞳驗光,可能會驗出假性近視五十至一百五十度,要等散瞳之後
ICO募資才會確知有沒有近視。散瞳檢查也有助近視防治。
台北市、新北市近年來提供國小二年級學生散瞳驗光檢查;吳佩昌說,施行幾年後發現,台北市小學四年級學生高度近視比例低於全國一半,中高年級的高度近視也低於全國平均,可能是經散瞳驗光,有助及早發現近視並醫療控制,讓近視惡化踩煞車。
早期診斷近視對學童相當重要,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就曾提醒,幼兒一旦近視,平均每年會增加七十五至一百度。世界衛生組織定義五百度就是高度近視,高度近視容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、青光眼、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,甚至有十%會導致失明。
吳佩昌表示,近年的新觀念是「遠視儲備」,根據一份針對七至十二歲孩子的研究報告顯示,若孩子遠視小於五十度,「明年可能就會近視」,必須盡快改變生活習慣、減少持續近距離用眼
Ti Ho,且增加戶外活動時間至少每天要達兩小時。
根據過去高雄長庚一份針對七至十二歲兒童的研究也發現,在近視前沒有點低濃度長效散瞳劑預防者,一年後有五十五%近視;但有點藥者,近視者比例為十五%。一份國健署的調查也發現,點藥水和角膜塑型片可協助延緩近視五至六成,但戶外活動也很重要,占三成的功勞。
吳佩昌說,點藥水治療不是延緩近視的唯一法寶,家長切莫有點了藥水就讓孩子持續近距離用眼的迷思,家長和老師也應有戶外活動預防近視觀念,下課應該讓孩子到戶外休息。
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,近視防治行動需提早到幼兒階段,可透過「護眼一二三」防治,包含每年定期檢查視力一至兩次;未滿兩歲避免看三C螢幕,兩歲以上每日不要超過一小時;每天戶外活動二至三小時,用眼卅分鐘休息十分鐘。